林福利谈南子

《林福利十年耕耘青园》 (摘录)    文;李宁强

1970年代,本地报章副刊的文艺版,除了大家熟悉的《学府春秋》《新年代》和《青年文艺》外,还有《新明日报》的《青园》。这个版位在文艺蓬勃的十年间(1968-1978),为当时的文学爱好者提供多一个发表园地,在新加坡的文坛有一定影响力。

林福利生于1941年,毕业于德新中学。1962年就读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同时也修读多门新闻课程。1966年他返新即加入由名报人彭松涛及蔡继锷合办的《石叻晚报》,该报创刊后数月停刊。1967年3月改而加入由本地商人梁庆经及香港明报社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合办的《新明日报》,一开始就参与报纸创刊的编务,直至1998年离开,在报社工作了30年。2000年,他转到黄金顺博士创办的百汇科文工商语言学院及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在新分校澳亚学院,负责华文部的策划、推广及教务工作,2015年正式退休。

高中时就以笔名林鹤李林扬在本地报刊杂志撰写文章,主要是新闻及社会性质的系列杂文,如《真善美随笔》和《亚洲鳞爪》等。他也写过影评、独幕剧和娱乐动态。

林福利在《新明日报》主要负责新闻编辑工作,但在1968至1978年十年间,也兼负责文艺副刊《青园》版的编辑工作。《新明日报》当时是属于比较亲民和通俗的小型报章,增设《青园》和《儿童园地》等副刊起着一种平衡作用,也增加报纸的可读性。一般而言,报纸的重点还是以新闻为主,但大新闻和轰动世界的大事不是天天有,《新明日报》在创刊初期需要更多不同的内容吸引读者,例如轰动的社会新闻、马版、娱乐新闻和小说版,《青园》不仅充实版位,也增添报纸的文艺性。

根据林福利提供的资料,《青园》版的作者以青年居多,年龄介于20至25岁之间,很多后来都成了新马两地的作家。此外,成名的写作人也不少,他凭记忆说出一些作者的名字,包括南子、梁园、梦平、何盈、潘正镭、吴俊刚、林子夜、易非、慧适、谢进保、言西早、林辉、莫河、寒川、音涛、林琼、符气南、烈浦、巫汉明、陈彦、黄汉雄、木子、曾采、谢清、初声、流川、贺天等。由于新马两地青年的热心投稿,其中有很多还是南大文史系的学生,他们支撑着《青园》的出版,维持着园地的水平和可读性。让林福利感到欣慰的是:“如今闲遐时还会想起,南子、吴俊刚、潘正镭和梁园等人的手稿,字体端整,洒脱无比,如见其人。”有趣的是,他发现《青园》的作者几乎一面倒皆为男性,这是他至今都无法解释的现象。

17—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