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daily archive for 9月 30, 2010.

《鹦鹉救火,精卫填海》                          南子(新加坡)

三、结语

 

(一)精进波罗密

 

佛教的修行法中,有所谓六波罗密(paramita),又称六度。它们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在这里我们只谈精进,其他存而不论。宗教师在论述佛法,谈到精进波罗密时,常引用一些小故事,《鹦鹉救火》是其中之一。精进,梵文是毗梨耶(virya),意思是指在修习佛法和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努力不懈,勇毅不退,不畏艰难,不感疲倦。

《大智度论》称:“问曰:‘云何名精进相?’答曰:‘于事必能,起发无难,意志坚强,心无疲倦,所作究竟,如是等名精进相。’”(4)

演培法师说:“讲到大乘的精进波罗密,还有两点需要提出来说明的:一是要持之以恒,不能精进勇猛一会,就又好像若无其事了。……二是要无限精进,不是有限的精进,精进一个短时期,就不再精进了,像这样的精进,同样不能完成菩萨所要完成的一切。……一个精进不懈的行者,虽有时亦会感到力量的穷尽,但内心的无限精进是用不会停止的。”(5)

鹦鹉不畏艰难,不怕失败,不知疲倦,不以力小而不为,是暗合精进的精神。

 

(二)鹦鹉与精卫故事的比较

先说共同点。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翁,都充满战斗的精神。鹦鹉斗争的对象是大火,精卫斗争的对象是大海。在斗争的过程中,双方进行的是不公平的游戏,因为对手是不成比例的强大。但是鹦鹉与精卫有退缩吗?没有!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恶劣,人民为了生存,养成不畏艰苦,敢于战斗的精神。

《山海经》有一则故事:

 

刑天与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脑袋。黄帝把他的脑袋葬于常羊山。刑天很不服气,把两乳当作眼,把肚脐当作口,左手握盾,右手拿斧,继续战斗。

 

鹦鹉、精卫、刑天、夸父,都是永不疲惫的战斗者。陶渊明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黄遵宪的“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都是对精卫精神的赞扬。

另一个共通点,就是鹦鹉与精卫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精神。它们明知道对手的力量强大,但并不畏缩。鹦鹉“以死为期”,至死方休,完全置生死于度外,只有愚公的精神庶几近之。某些人具有天生的使命感,他们为了理想,不怕艰苦,不怕丢失生命。汉朝和唐朝时,不少僧人为了佛法,到天竺去取经,在半路牺牲了,到今天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再说相异点。

鹦鹉救火是为了报恩。它受到山林百兽的善待,后来山林失火,它并没有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而是不顾自身安危,飞到河中将羽毛沾湿,以微薄的力量救火。这种报恩的精神,在韩信的身上可以看到。

精卫的行为纯粹是为了报仇。女娃溺于大海,化为精卫,他对前世之恨念念不忘,不管自身弱小,誓要填平大海。

佛教讲求因果,不鼓励报仇。精卫不能化解心中的愁恨,所以世世代代在六道轮回中受苦。

 

(本文根据笔者的论文《鹦鹉与精卫》改写)

(三之三)

 

2010年3月18日

 

(南子博客https://nanzi.wordpress.com)

 

注:

(1)《大智度论》,第620—621页,七海印刷公司出版,1985年版。

(2)玄奘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第542—543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3)鲁迅,《〈痴华鬘〉题记》,载《中印文学关系源流》(郁龙余编),第5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大智度论·第十六卷》,第597页。

(5)演培法师:《成佛之道偈颂讲记》,第784—787页,正闻出版社,1981年版。

Bright green succulent plant in a handmade concrete pot

Visitors

free counters

博客统计

  • 54,591 hits

岁月的河流

2010年 9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浪花尖端的灿烂

RSS 李国樑博客

  • 出错了。Feed 可能没有正常工作。请稍后重试。

您的意见我在听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