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daily archive for 10月 25, 2009.

《诗的密码》                                    南子(新加坡)

《五月诗刊》前言

丹布朗的《达文西密码》问世后,一纸风行,天主教与主业会都陷入谋杀疑云。读毕全书,终于松一口气,杀人者乃是一个心态阴鸷的偏执狂,与教人为善的宗教团体无关。丹布朗写书为了养家活口,自然无意与财雄势大的教会对立;《达文西密码》引发读者对《圣经》产生兴趣,也算是教会的一种意外收获。

《达文西密码》的成功归功于作者的心思慎密,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密码,其手法无非是正――反――正――反――正,环环相扣。当兰登与苏菲(男女主角)破解一个密码之后,往往又自我解构,否定先前的推断。在作者的耍弄下,全球读者如醉如痴,走不出丹布朗所设的文字迷宫。

试举书中一道密码:

伦敦骑士身后为教宗所埋葬

一生功绩徒惹圣座愤怒难当

欲觅之球原应栖于英雄墓上

瑰红肌肤与受孕子宫细思量

In London lies a knight a Pope interred.

His labor’s fruit a Holy wrath incurred.

You seek the orb that ought be on his tomb.

It speaks of Rosy flesh and seeded womb.[1]

开始时,兰登和苏菲都把 a Pope 误读成“一个教宗”,后来才知道是指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诗行首句应译为:伦敦骑士身后为A波普所葬。

小说的作者是幸运的,能让读者读不懂的小说不多。由于有故事的架构支撑,好的小说能让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诗人就没有这样幸运,诗歌(尤其是现代诗)讲究意象、密度、张力、隐喻……,读者往往陷入文字迷宫而不能自拔,更遑论全身而退。二十世纪不少诗作如艾略特的《荒原》、洛夫的《石石之死亡》、痖弦的《深渊》,规模宏大、意象邃密,往往要让评论家费尽口舌,读者才能略窥堂奥。

幸运的,不少诗人的作品并不深奥难懂,如林方的《雨声》:

雨滴亚答

雨声滴答

滴了马上回答

滴 答

在夜和梦中间

在梦中

[2]

林方利用“滴”和“答”的交叉使用,营造雨声的节奏,使人联想起余光中的“木屐诗”。林方幼时居住在印尼某个小岛,每当午夜梦醒,听见雨水敲打亚答屋顶,一种孤寂的感觉在心中升起。如今回忆童年往事,那点点滴滴的声响,犹在心灵深处回荡。

中国诗人张慧谋的《某报04版:十二只乌鸦和一只相思鸟撞墙丧命》也浅白易懂,取材新颖,富有城市气息:

一则轰动全香港的消息:十三只鸟雀

被发现在香港九龙湾宏天广场附近死亡

人们怀疑,鸟雀是在飞行中

集体撞向39层高的广场透明玻璃幕墙所致。

(它们把玻璃墙上的天空误以为是理想中的天空)

它们中有十二只乌鸦和一只相思鸟。

多么令人费解的组合。多么不可思议的集体自杀。

永远无法破译的一个谜。一只相思鸟和

十二只乌鸦。风马牛不相及。

一只以爱情至上的相思鸟和十二只

冷漠如冰的乌鸦。它们

选择了一种似乎完美的方式

死在建筑师设计的天堂里。[3]

十二只乌鸦与一只相思鸟的死亡,充满隐喻。它们是为了追求自由而寻求解脱,还是被幻象所误导而招致死亡。欲问鸟雀,鸟雀无言。近年来不少中国人热衷出国,许多条件不足的人出国后境遇凄惨。外国的天空也许自由,但不一定美丽,“它们把玻璃墙上的天空误以为是理想中的天空”,梦幻破灭后,死亡常常是最后的归宿。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指东说西,另有所指。读诗是一种解码过程,至于读者所破译的是不是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阅读的乐趣。

2006年7月15日


[1] 丹布朗:《达文西密码》,第385页,时报文化,2004年版。

[2] 《五月乡土诗选》,第53页,五月诗社出版,1992年版。

[3] 《诗刊》选编:《2005中国年度诗歌》,第132-133页,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Visitors

free counters

博客统计

  • 54,588 hits

岁月的河流

2009年 10月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浪花尖端的灿烂

RSS 李国樑博客

  • 出错了。Feed 可能没有正常工作。请稍后重试。

您的意见我在听

归档